4月16日,接北京產權交易所通知,中企云鏈(北京)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(下稱“中企云鏈”)股權增資項目已完成摘牌動作,包括農業銀行、民生銀行、中信建投、中車國創和云頂資產在內的五家意向戰略投資者完成摘牌。
中企云鏈金融科技場景價值日益凸顯
自2015年成立以來,中企云鏈憑借其在物聯網、AI、區塊鏈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能力,以場景金融為切入點,聯手供應鏈核心企業、小微企業和生態伙伴,打造多樣化的產品矩陣,形成了布局全國的供應鏈生態體系。
疫情期間,中企云鏈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價值凸顯。數據顯示,一季度通過云鏈平臺融資規模同比去年增長超150%。截至4月15日,云鏈平臺上線企業用戶超過55000家,核心企業近1000家,覆蓋全國各重點省市地區,累計交易超過4200億元。
重量級金融機構高度認可“云鏈模式”
本次摘牌動作的成功完成,標志著中企云鏈引入新一輪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告一段落。農業銀行、民生銀行、中信建投等金融機構,早已與云鏈在普惠金融、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上,建立起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,對云鏈的商業模式、業務能力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高度認可。
重磅政策密集落地,行業迎來發展“風口”
透過中企云鏈新股東名單,可以看出金融機構在供應鏈金融行業的投資布局力度。近年來,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持續加速,特別是疫情期間,其在精準“輸血”中小企業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體現。為此,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強調“利用供應鏈金融緩解企業融資難題”,并明確要求“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”。
同時,各部委也出臺多項政策,要求發揮供應鏈金融優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,銀保監會要求“國有大型銀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要力爭不低于30%”。商務部等八部門剛剛聯合發文,要求“充分利用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企業”。據不完全統計,2月至今,國家層面出臺的各項支持政策近20條,地方性政策更是近百條。
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加持,供應鏈金融線上化、平臺化已成為發展趨勢。去年12月,國務院在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,“鼓勵第三方建立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”,為行業向集約化共建共享發展指明了方向,供應鏈金融萬億級市場將或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。
未來,隨著中企云鏈產融互聯網布局的全面完成,公司也將進一步釋放業務動能與活力,盈利能力顯著增強。下一步,中企云鏈將逐步打開引入財務投資人的拓展空間,與市場共同分享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紅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