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浙江大學講席教授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爾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,新型工業化是建立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工業現代化,應該以國家發展需求為基本出發點,以底層關鍵技術創新為突破口,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。
新型工業化既提出了更先進的發展要求,又帶來了新增長點
當前,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,工業化的全球格局和技術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區別于傳統概念中的工業化,新型工業化強調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,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,讓科技含量高、經濟效益好、資源消耗低、環境污染少、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。
李爾平認為,一方面,新型工業化提出了更先進的發展要求,加速了各學科、各行業之間的交叉融合,催生了一系列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,加速了我國工業化進程;另一方面,新型工業化的推進也為我國工業發展帶來了很多全新的增長點。
以車聯網為例,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現已走在了世界前列。汽車從傳統交通駕駛工具進化為一個兼具“汽車”“手機”“電腦”功能的新型移動終端,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。
與此同時,新的增長點不斷顯現出來。比如硬件方面,汽車生產制造中,很多曾經強依賴于外國進口的基礎元器件逐漸走向自主創新,這給本土廠商帶來更多市場機會。軟件方面,汽車智能化、自動駕駛等發展趨勢,讓汽車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評估、分析、仿真環節顯得愈發重要,這同樣也給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新增長點。
新型工業化核心著力點在于底層關鍵技術的突破與創新
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關鍵在于把握技術先進性,這就要求我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抓緊補短板、鍛長板,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。李爾平表示,要實現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,首先必須快速提升我國工業產品的可靠性。而工業技術能力,尤其是底層關鍵技術能力,正是決定工業產品性能質量與可靠性的重要一環。
在他看來,電磁兼容和電磁安全是提升工業產品可靠性的一項重要底層技術?!敖裉斓墓I發展智能化、數字化趨勢明顯,電子設備無處不在,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會面臨電磁兼容和電磁安全等問題。雖然電磁看不見,也摸不著,但它涉及智能汽車、信息通信、半導體、機器人等各行各業,重要性毋庸置疑?!崩顮柶秸f道。
根據摩爾定律,半導體芯片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數目每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。然而,受線路產生的熱量、響應速度及密集線路間電磁干擾的限制,實際芯片的性能卻并不能按摩爾定律描述的那樣快速地提升。要提升芯片性能,電磁性能問題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題?!皬牡投诵酒礁叨诵酒?,核心是要提升可靠性,那就必須在芯片包括設計、制造到封裝在內的每一個環節提前把電磁問題考慮進去?!崩顮柶秸f道。
產學研融合發展是新型工業化可持續發展重要路徑
建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,打造工業發展的新動力、新優勢、新布局、新路徑,任重而道遠,離不開各方的協同合作。李爾平指出,產學研深度融合越來越成為加速技術更新迭代、擴大技術推廣應用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途徑。只有在更大的范圍、更深的程度、更高的水平上推動產學研之間的交叉融合,才能更好地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。
“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,首先要有全局觀,要把國家發展需求放在首位?!崩顮柶奖硎緳M向來看,產學研應該聯動起來,對新技術、新產業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,包括國際上做到什么程度、國內可以做到什么程度,從成長能力、發展潛力、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上進行預見,以此為基礎優化配置資源,合理規避風險;縱向來看,應該以時間線為軸,總結同一個技術、同一類產業以前在發展過程中的成果與經驗,分析現階段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趨勢與方向。
“參考國際行業的做法,應該組建一些真正有影響力的產業協會、產業聯盟,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實打實的服務?!崩顮柶浇ㄗh稱,“過去大家都是各做各的,沒能形成合力。硬科技方面發展得不錯,但軟科技方面重視程度不夠,還有很大提升空間,比如產業分析、技術評估、咨詢服務等都是非常缺乏的?!?/p>
此外,李爾平指出,新型工業化發展不能只注重產品開發、技術突破,還要重視國際標準的建設。產學研各方應該加強對接與交流,主動參與到國際標準制定中去,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工業產品、技術的核心競爭力,讓中國智造“走出去”,爭取更多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。